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分析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进程,进而确立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也是对推动历史进步的自信表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概括,也是十九大报告立论的重要依据,是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重要主线。有了新时代这个政治论断,由此而来有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有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有了新时代分“两个1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有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等等。可以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一系列重大政治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政策举措,都建立在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时代坐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显著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这是我们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判断的实践基础。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把握矛盾变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本观点。经过长期奋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不仅是巨大的,也是极为深刻的。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越发凸显,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当然,我们也清醒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变”与“不变”相联系的动态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是说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呈现出来的发展阶段性特征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大背景下的新状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足够的战略清醒、足够的战略定力。既然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最大实际”没有改变,我们就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阐述: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归结起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正在带领人民开拓中华民族发展的新未来,开创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天地。处在这样一个新时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幸运,我们必须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新时代,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