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我调来广西师范学院任教,从那时起我在师院明秀校区一住就是三十四年,亲眼目睹了广西师范学院这几十年的沧桑巨变。
初来之际,当时师院的建筑还保持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格局,从明秀路北门一进门,就是两座双层上世纪的苏式教学楼,向南是一座刚刚落成的六层教学大楼(即现在的思远楼),当时它是整个师院最高最雄伟的建筑,思远楼的阶梯下有一座大假山,峥嵘嶙峋,草木葱茏,常有师生驻足留影。思远楼向南是四层的老图书馆,双层中一舍(单身教工宿舍)、双层学校办公楼和篮球场(如今的文化广场)。学校东侧从化学楼到大学生活动中心所在的位置,是一排排平房,用作教工宿舍。当年的学校领导、许多中层干部和老教师住在平房里。学校西侧是食堂(平房)和礼堂,还有一座高耸的水塔。在现在学生公寓楼3栋及其南边篮球场的位置,是三座三层楼的旧式筒子楼学生宿舍(公共厕所)。足球场南边是铁丝网构成的篱笆及简陋的后门。当时的衡阳路只通到友爱路口,学校的后面没有马路,有一片荒地与南宁棉纺厂厂区相通,人们可以穿过去直通中华路。教工宿舍13栋、16栋刚刚建成,是当时学校最好的教工宿舍。13栋以东有一个大水塘(即今20栋、21栋、22栋、28栋、29栋一带),水光粼粼,碧波荡漾,湖上还有一座九曲桥,是当时师院一景。当年师院还办有一所幼儿园,教工们每天只需花几分钟接送孩子。有时,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手牵小手,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内散步,也是当年师院一景。
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师院掀起了第一波建设高潮,化学楼、物理楼(今萃贤楼)、地理楼、外语楼、图书馆(今鸿远楼),行政办公楼、大学生活动中心纷纷拔地而起,在填没的水塘上建起了一批新教工宿舍,学校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进入新世纪后,师院掀起了第二波建设高潮,在学校中心部位拆除老图书馆、中一舍和双层办公楼,在此位置建立起了十二层高的文星楼,在北门一带拆除两座苏式教学楼及大假山,新建了十二层高的新图书馆和培训楼,新建了学校北大门;拆除了旧式筒子楼学生宿舍,新建了一批带卫生间的学生公寓,拆建了一批教工宿舍(从32栋到39栋)。至此明秀校区的建筑彻底“更新换代”,除国际教育培训中心楼和会堂还算“古建筑”外,其他所有建筑都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陆续拆建或新建的。2003年1月合并了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在长岗校区新建了理科大楼、第一教学楼、体育馆,扩建图书馆,新建和改建了一批学生宿舍,新建标准化足球场,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10月,我校在五合举行了盛大的新校区开工典礼,吹响了我校新一波建设高潮的进军号。
我到师院之际,只有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地理、外语七个系七个本科专业。学生不足一千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我校已拥有17个学院、60个本科专业、3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多人,还有留学生500多人,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硕果累累,在区内外颇具影响。这些成绩都是我校几代领导、几代师生员工共同努力,持续奋斗的结果。目前,我校正在积极建设五合校区,正在积极筹办博士授权点,正在积极筹备更名大学。我作为师院人,对学校的前景充满期待。
今年暑假,师院地理系首届毕业生七九级校友在南宁举办庆祝毕业30周年聚会。我有幸随地理系首任系主任莫大同院长及部分老教师出席庆典。席间校友们纷纷举杯祝师生情、同学情天长地久,祝老师们健康长寿。看到校友们分布在区内外各地,作出很多成绩,成为社会的栋梁,我深感欣慰。我毕业从事教育工作,现在已进入耆老之年,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值此校庆六十周年之际,撰此小文,以资庆贺。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