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决战决胜之年。宁明县是学校的定点扶贫县,学校自2015年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先后选派了1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康峙村作为我校定点扶贫村之一,位于宁明县那楠乡南部,全村有7个自然屯,共460户1976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2户756人。全村主要致贫原因有缺技术、交通条件落后、疾病等。盛凯、韦纯、何怡平、姜宁4名青年教师先后前往宁明县那楠乡康峙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经过五年的努力,村里成立中草药种植、林木种植的合作社,依托八角、松脂、砂仁等传统种植,发展土鸡、土猪养殖,开发白芨、茯苓种植等产业,康峙村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9%降至0.24%,实现了全村脱贫摘帽的目标。
“道路全部硬化出行方便了”、“养鸡种树卖得出去了”、“宽带网络装上了”、“自来水到家了”、“村委办公焕然一新了”……这几年康峙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新变化,日子有了新盼头,村民有了新奔头。而这些新变化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和学校的帮扶。
驻村第一书记不平凡,他们总是忘我地投入工作,建章立制、产业帮扶、入户谈心,群众在哪里他们的脚步就往那里奔,劲儿就往那里使,心思就往那里放; 驻村第一书记不容易,他们撕掉城市的标签,锤炼成无所不能的“好书记”,把驻村工作落实在每一座山头林间和邻里乡舍。第一书记姜宁在扶贫一线的24小时生动再现了驻村工作的艰辛和荣耀。
6:30 起床洗漱,一碗白粥加咸菜下肚后,姜宁到村小学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康峙小学目前有学前班5人和一年级2人总计7名学生。
7:00 姜宁回到村委,村信息员正在给村民发放社会保障卡。有了得力助手的帮忙,姜宁在电脑前开始接收、安排一天的工作。
8:00,姜宁换好衣服后,开始了一天繁杂的工作。姜宁对我们说,在学校的工作岗位上,八点钟是开启一天工作的起点,在村里没有上下班,只要村民需要,随处办公,随时上岗。
9:00 村里年轻的小伙子听闻马上要迎接脱贫攻坚普查的消息后,自愿当起了志愿者,姜宁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地指导他。这也是姜宁任第一书记以来吸纳到村委工作的第二个年轻的志愿服务者。“康峙村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建设自己的家园,他们是康峙村的未来。”
10:00 姜宁下屯入户走访、和老乡们拉家常询问近期状况并宣传扶贫政策。
10:30 姜宁接到扶贫户黄日强电话说一早上山收八角刚刚回到家。姜宁抬手看了看时间,幸好通棒屯不算太远,掉了个头赶忙奔往扶贫户家中,“平时入户难,时间不对等”,姜宁说村民们清晨六点上山割松脂、采八角,下午收工才回来,晚上入户成为常态。“”难得今儿个白天入户,走一家是一家。”姜宁火速奔到黄日强家中,抓紧时间填报入户材料。
13:00 姜宁和几位村干、驻村工作队员赶去那楠乡开会,会议结束后在路边树荫下吃工作餐。身为东北大汉的姜宁,坦言自己很不擅长做饭。来到康峙村,姜宁也入乡随俗,跟着老乡们一起喝白粥吃咸菜,偶尔煮点面条拌辣椒酱,晚饭炒个小菜加点肉。不仅厨艺见长,姜宁靠着“吃什么都香,聊什么都会”的技能,跟村干们、老乡们打成一片。
15:00 从那楠乡回到村委后,根据会议内容,姜宁召集几位村干讨论迎接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的具体事项和数据填报工作。分组进行贫困户扶贫受益明白卡的信息填报和录入。
18:00听说一位农户挖了个大竹笋,姜宁要去瞧上一番,并不忘跟大竹笋合影留念。村民们跟姜宁讨致富经,也乐意跟他分享趣闻、见闻。这个一身虎憨、乐乐呵呵的第一书记,村民们夸赞他是“村里的东北好小伙”。
19:00 由于脱贫攻坚普查工作迫在眉睫,简单吃完晚餐后,姜宁组织村干继续加班。往往此时最紧迫的是信息录入,由于村委会使用电脑的只有他和信息员,第一书记的工作强度经常剧增。
21:00 姜宁和包村干部再次讨论普查工作细节及后勤保障工作等。由于天气溽热,姜宁难以入睡,索性抓紧时间录入贫困户扶贫受益明白卡信息。宁静的乡村夜晚,姜宁起身站在村委的二楼,看着远处山间村道上刚刚安装好的路灯,如山涧里升起的点点星光。自从研究生研习自然地理开始,姜宁踏上广西,将学业、事业扎根在八桂沃土。“广西需要我,康峙需要我”,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令姜宁倍感荣耀,也深感压力。
凌晨,山谷里吹来阵阵凉风,溽热的办公室有了凉意,姜宁放下工作准备睡个好觉。与姜宁一样的驻村第一书记将迎来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考验,他们在接下来一个月迎来脱贫攻坚普查工作。
这是第一书记工作的一天,也是近2000个日夜的坚守。他们扎根于八桂沃野的深处,肩负起脱贫攻坚的重任,彰显这一代人的奋斗和担当。在第一书记的身后,太阳成一直在坚定地给予他们前行的力量。学校发挥智力、学科等优势,一个个后援团送资金、出点子,想方设法积极帮扶确保扶贫之智、之力、之资“精准滴灌”:组织部扶贫办、继续教育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与培训中心为帮扶点制定人才培训规划,建立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梯队式干部扶贫工作格局;发挥教师教育学院国培、区培项目的雄厚资源,助力帮扶点师资力量能力提升;借助大地理学科的综合优势,精准帮扶促进帮扶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加强大学生“三下乡”体验式助力扶贫的体制机制建设,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献计出力;鼓励教职工定向采购扶贫点农产品,开启“订单式”消费扶贫方式。
“在上级政府和后盾单位的帮扶下,全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一步全村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一方面继续提高扶贫产业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带动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姜宁说,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就是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