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您用一两句话概括过去五年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发展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依托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平台积极推学科建设,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在民族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等领域形成自身的特色,并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在广西的领先地位。
2.“十三五”期间,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有哪些新亮点,新成绩?
(1)学科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在《教育研究》发表论文1篇,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立项2项。
(2)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取成效显著。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主持1项目,第二单位参与2项),获自治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 二等奖4项;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一项;
(3) 职业教育类研究生培养取得突破。申报成为45个全国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试点单位,引领全校各相关二级学院的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培养。
(4)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成功举办2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2016年和2020年),其中 “2020年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线下与线下共有3.8万人次参会,其中东盟国家近1万人次,该会议在海内外产生广泛积极的影响。
(5)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承担“职业教育技能抽测研究”10余项教育厅职业教育重大课题研究。承担教育厅委托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结题与指导、教学成果培育、高职双高建设、专业群基地建设、广西年度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业务。为各级政府和职业院校提供30多项决策咨询服务。承担各类培训项目31项,培训12468人次.为广西职业教育战线培养一批名校长,优秀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其中有2名专业带头人成为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3.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有何新成效?
学院推动需求为导向的学科科研建设、依托行业推进校企合作,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新进展。凝练形成“基于区域教学改进的‘三维四阶’协作共同体模式”。
针对广西职教师资在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成效三个维度存在的问题,从职前培养、新手培训、骨干培育、团队打造四个阶段,与各级职业教育教改研究机构、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建立协作共同体,跟进式地推动学校、市县、全区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1)在职前培养方面,改革职教师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3门职教师资教学改进的基础课程,培养职教师资教学观念、能力,提高教学成效。十三五期间累计培养具备职业教育教改前沿理念和教学能力的职教师资12463人。
(2)在新手培训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组织“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开发模块化课程,面向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企业转岗的新入职教师,形成“X+1”新入职教师培养培训模式;通过课堂观摩、研讨等形式,推动新入职教师能够“站稳讲台”;十三五期间累计面向全区245所中职学校,培养新入职教师250余名,这些教师成为未来广西中职学校教学战线的重要力量。
(3)在骨干培育方面,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接受培训和培育的教师,和培育的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10余人。
(4)在团队打造方面,指导全区92个职业教育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建设,以教学改进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群发展建设教学改进支持体系。推动广西职业院校培育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
4.下一步如何持续发挥学科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十四五”发展添砖加瓦?
十四五期间,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将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高水平学科建设,追踪职业教育学科前沿,关注一流学科建设,围绕自治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推进区域高水平、有影响的职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政策咨询中心,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推广中心,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和推进学科建设的地方平台建设。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职业教育教改教研、职业教育信息化、职教师资培训与专业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研究、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为推进广西职业教育改革与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