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太阳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七秩华章·我与南师的故事】南师大,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与母校一段难忘的记忆

文章来源:宣传部 作者:梁爱清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4日 点击数: 字号:

2023年12月,母校将迎来70周年校庆。往昔筚路蓝缕,如今风华正茂,母校的发展变化无不牵动着我们这些学子的心。当我回到明秀校区,追忆当年学习的情景……仿佛又回到了学子苦读年代。

作者1982年7月毕业照

勤奋苦读 求知若渴

1978年秋,我荣幸地跨进南宁师范学院(即如今的太阳成)成为学校本科的第一批学员,就读于78级中文系2班。

开学伊始,学校教学大楼还在建设中,外墙手架还没拆除,图书馆的书堆到天花板,各类书籍来不及分类分档。当时,很多教材亟需重编,第一学期课程普遍都缺乏成型的教材,多为油印16开本,学习方式主要是老师讲课、学生笔记,复习考试的知识均记在笔记本中,第二学期后才陆续拿到铅印的新编教材。

大学的同学来自广西各地,有的当过工人、农民、军人和干部,有的是老三届、已结婚生子,有的是应届毕业生。虽然大家年龄差距大,生活习惯不同,但团结友爱、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诸多课程里,我们普遍感到英语课难学,别说音标,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只能从ABC学起,不懂拼音标,就用中文标注读法,往往闹出诸多笑话。我也是死记硬背单词,朗诵课文,课余与赵冰同学对话、练口语,渐渐掌握较多词汇,懂得多种句式的表达,期末考试终于“侥幸”过关。

中文系真是卧虎藏龙,同学中不乏才华出众者。有些老三届的同学入学前就曾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小说,得过奖;一些应届毕业生文化基础扎实,写作下笔成文,让我羡慕不已。我也不甘落后,暗下决心要迎头赶上,就像一只在花丛中寻觅的蜜蜂,尽情地吸取知识养分,充实自己。我积极参加系里开设的选修课和各种文学研讨会,参加芭蕉叶诗社等各种学生社团。每天一上完课,不是整理笔记,就是到图书馆借书看书,晚自习到图书馆阅览室抢位子,阅读期刊。有时晚上熄灯后,仍打着手电或到户外借路灯看书,同时笔耕不辍,经常写散文、读后感和评论,日积月累,思路逐渐开阔,写作水平日渐提高。

1979年1月,师院中文系教师组织78级学生演出话剧《于无声处》。图为剧组全体成员合影,作者为第二排左四

师德难忘 练技强能

当时师院中文系师资力量雄厚,其中亦有大师级人物和著名专家学者:华炎卿老师潇洒幽默的演讲,充分演绎了多彩的外国文化;杨焕典老师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展现了现代汉语的无穷魅力;甘祺庭老师的修辞课深入浅出,趣味横生;王弋丁老师主讲的文艺理论深奥精辟,条理清晰;江业国老师主讲美学,激发了我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毛水清、胡仲实老师解析的唐诗宋词,我们听后如同品尝了甘醇的美酒,如痴如醉;吴隐林老师传授的当代文学,人物剖析形象生动,给人深刻印象;余谨老师讲授古代汉语,严谨细致,表述缜密……老师们个个才华横溢,专业基础扎实,教学兢兢业业,批改作业细致耐心。江业国老师主持指导我的论文答辩,他治学严谨、思路清晰,和我探讨论文中的问题,提问犀利,丝丝紧扣,逻辑严密。老师们不厌其烦地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课余经常到教室辅导学生或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校园路上常看到老师与学生们讨论问题、释疑解惑。同学们为教师爱岗敬业、言传身教、诲人不倦的德行而感动,师生情谊和谐而温馨。

在校园里,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放飞梦想,绽放青春!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以及舞蹈、合唱、篮球赛等各种文体活动最能点燃我们的热情,我们全都积极参加,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一展身手,个人和集体斩获了不少奖项。中文系杨焕典、江业国老师组织大家排练《于无声处》话剧,我、危磊、撒忠民、彭云帆、赵冰、周丽雅几个同学参加了表演。为了演好戏,大家课余聚在一起研讨剧本剧情、分析角色性格、揣摩表演技巧。该剧在学校首场演出即引起轰动,获得一致好评。学院各项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的生活,不仅让我们得以开发潜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还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

 1980年12月,中文系78级1、2班学生为校庆表演大学生圆舞曲《春游》,作者为第一排左四

大四毕业在即,中文系对我们进行了教师职业技能强化训练。班主任吴隐林叫我做示范,代表78级中文系2班上台试讲课程,并让大家对我的课进行评议。接到任务后我心里没底,担心试讲砸锅,吴老师知道后鼓励我讲好课。于是我认真备课,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并多次练习。正式试讲后,我的“表演”居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也树立了我从事教学工作的信心。试讲之后全系全面铺开,各班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同学都上台讲课,练习讲课技能。当时大家第一次上讲台青涩窘态至今仍历历在目:有的面红耳赤,有的漏讲内容,有的侃侃而谈忘了时间……这一轮下来,经同学们有针对性的评议和建议,互帮互学,打磨提炼,大家初步领悟到上课“教法”的重要和当一名教师的不易,收获颇丰。毕业前,我曾到钦州市第五中学实习,上高一的语文课程,受到许多学生欢迎,我渐渐地热爱教师这一职业。

1981年,中文系78级2班学员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合唱表演。作者为第一排左一

学无止境,开拓创新

大学毕业后,我主要在广西警察学校教书。公安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有很强的专业性。教学中不能把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照搬”到课堂里。教公安文书要突出“公安”性质,指导学生写讯问(询问)笔录需要有可操作性。而80年代中期,我们没有公安文书写作课的教材,为适应公安教学需要,我先后到公安派出所、刑侦队、看守所等基层单位与民警一同办案,到法院查阅大量卷宗,收集案例文书,研究公安各种文书写作方法,自编授课提纲、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院校合作编写《公安文书写作》教材;创立“真人秀”教学法,让学生剖析案例,模拟讯问(询问)情景,进行模拟讯问(询问)笔录练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战写作和记录水平。为了让公安文化课贴近公安工作实际,我深入研究公安文化的特性,寻找公安工作与文化元素的联系切入点,尝试从文化的角度去阐述解决公安工作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探讨公安文化建设,公安院校人文教育怎样与民警素质教育相融合,民警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化解矛盾纠纷,明辨侦查讯问语言应把握的界限,反劫持谈判语言的用法有何要求等等。上述问题,我都进行了粗浅的研究,写成论文发表并反哺教学指导学生。我的课程结合公安实践,针对性强,收到良好的效果。总之,我把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结合专业特点灵活运用,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学到真本领。

我任教的学校目前已经升格为广西警察学院,我在该校从教近30年直到退休。其间,我经历了广西公安教育从警察学校、成人培训、大专院校到本科院校的建设发展历程。回首往事,我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业务骨干和部门领导,曾被评为广西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多次获得自治区公安厅嘉奖,荣获三等功一次。无怨无悔,育人铸魂,至今桃李满园……警界历届学生中,涌现出一批“破案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和“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这一切,使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这一切,离不开母校的培养。

2022年10月作者着警礼服照

在母校读书期间,我不仅学到了渊博的知识和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养成了独立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要的是母校倡导的“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理念 、“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让我受用一生,督促我在漫长的教师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甘做红烛,坚持教师职业操守,踔厉奋发,为国家培养人才。

难忘南师大,感恩南师大!

【作者简介】梁爱清,就读于中文系1978级2班。曾任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教研室副主任、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主任和支部书记。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