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太阳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老茶馆 > 正文

老茶馆

再识邕城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图 作者:文/张倪宁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1日 点击数: 字号:

生于邕城,长于邕城,我对南宁的历史文化却知之甚少。有愧于此,于是我在这个冬日主动走向她,她也不计前嫌地向我敞开了怀抱。此前我以为看过脉脉东流、秀丽宽广的邕江,看过街头巷尾四季常青的林木,看过新老变迁的街道,这就算懂得了邕城。直到这次博物馆之行,我才知道,原来我所站立的地方曾有顶蛳山文化和骆越文化遥相呼应;爽朗动听的民歌从更久远的年代就已经唱起;多水绕城郭不仅富足了一方百姓,同时也贡献了“邕城”的名字……我抱着虔诚的态度,细读文献,瞻仰文物,一幕幕画面在我脑海中闪过,过去,那么近。一切,好似发生在我身边。

开篇·天地人和

在天与地还不能分开的年代,我看见壮族始祖布洛陀用铁木顶住天、压住地,不能把地完全包住的天让他犯了难,但他很快就想出了解决办法——将地捏出些褶皱来,从那时起壮族人就开始世世代代的与地上道道崇山峻岭为伴的生活。

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雷公就开始横行人间,令人们不得安生,我看到正义的布伯挺身而出降服了雷公,他将雷公交由儿女伏依兄妹看管。善良的伏依兄妹被雷公的谎言蒙骗,将他放出,雷公立即兴风作浪淹死了除兄妹俩以外的其他人类。我看到伏依兄妹相依为命,奇异的事情不断发生,如乌龟断头复生,竹子断节复长,甚至死去的布伯都复生劝他们结合,于是伏依兄妹结合,大地上人类的血脉从而能接续下去。

墓 葬

山顶上,顶蛳山人正在埋葬他们的同伴。他们用宽大粗糙的手小心翼翼地将这个逝去的人的关节屈折,把他的手脚和头向腹内收,蜷缩成胎儿出世的姿势放入土坑内,或是他们希望这位同伴能保持在火塘边睡觉的姿势,安稳的到达另一个世界。真相如何我不得而知,他们没有说话,只静静的将一捧捧土撒在他的身上,太阳渐渐落山,将温柔的余晖洒满大地。

河水边,骆越人正努力把墓室挖得狭长,甚至越来越像平日里与他们不离不弃的舟,小舟好似一推即走,带着它的主人摆渡到另一个世界去。

对灵魂的敬畏存在于墓葬的每一个过程中。

水绕城郭

关于“邕”字的含义,《说文解字》中有载:“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为‘邕’”。更易理解的是段玉裁为《说文解字》所作的注:“惟邑之四旁有水来,自拥抱旋绕成池者,是为‘邕’”。这四旁之水在群山围合的盆地间蜿蜒盘桓,静静地流向远方,流向大海,邕江和左右江环抱出一片盆地,良凤江、龙潭河、心圩江、竹排冲攒出气候湿润的邕城,真如郭沫若所说“半城绿树半城荫”。南宁在历史上曾有过宣化、南晋州等名字,贞观六年时,唐王朝改设邕州都督府,南宁的简称“邕”便源于此。广阔的河谷盆地地貌,温润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令万物生长澎湃,也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容纳着差异,汉、侗、瑶等民族在这里和睦聚居,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在这里激荡交汇。将邕江的“邕”作为南宁的简称,既是众水环城的象形,又是雍容熙和的通假,足见汉字的魅力所在。

气候与地形的得天独厚,使这里渐渐兴盛起了稻作文化。南宁不比国内其他粮食主产区,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如今只有在乡下才难得一见大面积的稻田,但可以想象几千年前的稻田会是非常蔚为壮观的景象。数千年的水稻种植,给这方水土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稻作已不仅仅是人们生产的过程,也成为了我们文化血脉中的一部分。南宁地名中常见的“那”字是壮语音译,意指水稻田,携带“那”字的地名虽身在市区,却也带着田园诗意。

邕城人也与水分不开,毛主席邕江冬泳的故事远近闻名,其实每年邕江边都会举办冬泳大赛,勇敢的参赛们竞相下水,力克冬寒。这样的场景或许在几千年前也发生过,骆越人好水亦是泅水好手,水中危机四伏常有丧命的危险,骆越人骁勇坚毅的一面在与水的交锋中展现出来,“文身以避蛟龙”的习俗便是最好的展现。谁总把水与温柔软弱结合起来,我们邕城的儿女却是因水变得更加坚毅勇敢的一类!

尾声·乐声悠扬

这里的人们编织过瑰丽的神话,也亲历过战火的洗礼,当发现现实远残酷于想象,先人们发明了山歌。劳作时,在田野上,渺小的人类与广袤的大地形成无情的对比,唯有悠扬的歌声令人欣慰地为这幅图景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如今,许多山歌经人们口口相传,至今仍鲜活地被传唱,可是更多的故事、传说或轶散或蒙尘,渐渐的被遗忘。我既蒙恩享受到了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也有写一点东西的迫切,于是提笔尝试向世人传播邕城内质的美丽,也是我再识邕城的宝贵经历。(编辑/莫文琳)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