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太阳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庆专栏 > 正文

校庆专栏

【七秩华章·我与南师的故事】小议永远的“79.1精神”

文章来源:宣传部 作者:黄燕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1日 点击数: 字号:

2023年是母校70周年华诞,也是我毕业40周年。我于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母校中文系本科79级1班就读,从此与母校和79.1班结缘。前不久,班长们在79.1班群里策划组织同学参加母校70周年校庆庆典和毕业40周年庆祝活动。大家积极响应,准备再次编辑纪念集献礼母校。

摄于作者大学时期

真是弹指一挥间啊!截至今年,全班同学已全部退休。但是,只要班长们在群里吆喝一声,同学们都会积极响应。为什么班长们有那么大的号召力?陈小建班长在我们毕业30周年团聚时曾提到了“79.1班精神”。确实,“79.1精神”是我们班的魅力所在。

79.1班,全称为南宁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79级1班。这个班集体从二十世纪成立到现在,就像“铁打的营盘”,40年来培树了凝心聚力、积极向上、平等互助、团结友善、与时俱进的班风和精神。

作者当年在学校图书馆留影

凝心聚力

我们班担任过班长的有苏民、小建、军健、惠宁、建明等同学,担任班团支部书记的有燕飞、映红等同学。我那时也没在意为什么班长会走马灯似地换人。毕业后,有次聚会时我才听小建讲起“苏民让位辞班长”“军健奉命去学生会”“燕飞荐才举映红”等有关班长们好多高风亮节、以老带新的故事。这让我不禁感慨,当年79.1班为什么能在入学第一学年就获得校先进集体,第二学年获得自治区先进集体,还赢得过全校合唱、拔河、板报等诸多文体活动比赛第一的殊荣,且40年来班集体的活动从未间断,不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出类拔萃的以班委为核心的团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吗?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对学校热爱、对班级热心、对同学热忱、对生活热情的态度,深深吸引着同学们凝聚在他们周围,以至于毕业40年来,“79.1”已经升华为一个概念、一种精神。

79.1班的核心团队始终如一,依然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凝聚着四面八方同学们的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要为母校当年负责分班的老师点赞,把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优秀学子汇聚到了79.1班,使我们班人才济济,在学术、文学、摄影、书法、美术、朗诵、剑术、器乐等领域都有代表人物,毕业留校的同学也数我班最多。

 79.1班第2小组荣获校1980年度学习先进小组。一排右二为作者

积极向上

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班委的示范带动作用。比如我们班的班长们,在学校时他们就表现出学业优异、思维睿智、品行正直开明,为人处世大气稳重的品质,为班级工作、为同学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这些优秀品质没有因岁月流逝而流失,毕业后乃至到退休,他们依然不改“英雄本色”。在班集体大大小小有照片见证的上百次聚会中,他们依然是可敬可爱的班长,依然在自觉地履行班长职责,依然可以忙前跑后,为每一次聚会留下难忘的影集,也依然可以为每一次圆满的聚会亲自主持开筹备会、亲自谋划节目、亲自写主持串词、亲自为远道回来的同学们安排食宿。这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气场,极具感染力和凝聚力。

 1982年4月,中文系79.1班荣获自治区先进集体称号。二排左四为作者

平等互助

我们班城市和县乡农村的生源各占一半。当年入读时年龄最大的27岁,最小的16岁。但不论年龄大小、不论家庭背景、不论入学前来自何方、不论遇到什么坎坷,大家走到一起就是兄弟姐妹。同学间特别注重平等、尊重、理解、宽容、互相帮助。

据相民同学回忆,大学时他父亲病故,班委号召全班54名同学每人捐出1元钱给他回家料理父亲的后事,结果他又遵照其母的叮嘱把这54元钱原封不动带回来,交给了小建班长。小建劝说,全班同学的心意一定要接受。于是,相民同学就一直揣着这54元钱到毕业。后来在毕业25周年时,他自费邀请全班同学到柳州聚会,以这种方式回馈同学们的帮助。美仙同学的工作调动,也是众多同学努力的结果。

40年来,不论是旅居海外,还是分散在祖国东西南北,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大家聚到一起仍然不变的是同学关系,“致青春”仍然是永恒的话题。平等互助的班风没有因为中西文化的碰撞而改变,没有因为职业和职位的变化而变异。

 1982年5月中文系79.1班参加学校文艺汇演的同学合影。一排左一为作者

团结友善

1979年9月,我班组建时有54位同学,其中女生16人,男生38人,年龄大、中、小各占1/3,班级结构比较合理。也许很多班级同学间也团结也友善,但我坚信,能像我们班这样几十年如一日的真诚团结还是不多见的。

想当年,入学第二学年我们79.1班就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颁发的先进集体称号;排演的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以势不可挡的磅礴气势勇夺全校歌咏比赛第一名;文艺汇演时为了能再现《南泥湾》中解放区人民欢庆的场面,全班16名女同学一个不落全都齐齐上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团结精神,能做到吗?

聚会是79.1班的传统,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畅聊、郊游、远足、采风、欢唱等。全班的大聚会、小范围的聚会,印象中每次聚会都成了承载友情的平台,洋溢着浓浓的同学情谊。没有人去比地位高低身份显赫,没有人去论财产多寡生活贫富,没有人去争学历高低学识高下。举手投足与言语之间,大家尽现的是同学间的关切和祝愿,聚在一起都好好地回味、享受纯真的同学情谊。

1982年4月,中文系79.1班在良凤江野炊品尝饺子

友善是什么?可以说,在79.1班,友善就是同学间心平气和地探讨问题,是回忆不尽的大学生活,是在同学们遭遇到困难时大家伸出的一只只手。毕业后,以南宁为中心,只要有同学到来,能参加聚会的都会尽量抽时间会友;班长们也竭力利用毕业逢五逢十周年的机会让那些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相聚。桂婵、克武、坚贞等同学是聚会活动的具体执行者,事务性的工作都由他们包了,他们只是奉献不图回报,力求把班长们的意图实施到位;苏民、小建、映红、惠宁、建明、荔华、桂丹、小晶、幼航、桂秋、焦曼、浩生等同学则是聚会活动的热情“粉丝”,几乎有聚必到。正是他们的积极参与,使聚会活动有了活力。

延续不断的聚会,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让彼此保持着在学校时的单纯与真诚,延续着在学校时结下的机缘和友谊。苏民为人豪爽、小建摄影、军健书法、建明朗诵、桂秋演绎“我和她”、梁冰吉他版《同桌的你》、早春幽默、荔华剑舞、桂丹青春、桂婵时尚、白健俊朗的舞姿、小晶闭月羞花的笑容、克武和坚贞同学结成伉俪、小建和焦曼表演的杨白劳与喜儿的《红头绳》传统聚会节目等,那一个个故事,都成了我们班友善精神的见证。友善,是比友谊更高的理想境界。友善就像一泓甘泉,浇灌滋润了79.1班的班风,使79.1班精神绽放光彩、魅力无限。

图七1983年7月,中文系领导、任课教师与学生毕业合影。一排左二为作者

与时俱进

79.1班的同学情之所以能延续几十年,与我们班的同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分不开。毕业后,很多同学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不断进步,取得显著成就。可以说我们班有三多:公职人员多、名人多、学者多。书法家军健,摄影家苏民、小建,诗人俭克,汉语方言学博士连进,民俗学硕导桂秋,人生经历数次成功转型的惠宁,广西第一个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建明,还有名记者、名编审、名教师等等。积极进取的心态使同学之间经常保持工作上的来往,有些同学还成了同事。小建和映红,幼航、建明和桂婵,从同学到同事,为79.1班延续不断的同学情、同学友谊再创佳话,值得珍惜。

小建、映红两位班长作为聚会的召集人,每次都要细心安排、策划节目、精心拍照。毕业30周年时,我们班编印了《永远的79.1文集》献给母校留念,现在又通过建Q群、设微信、出版纪念集为同学们创建新的交流平台,更加凝聚了大家的心,拉近了这条友谊之线。令人欣慰的是,79.1班的友谊已经延续到我们的下一代,一群北漂的孩子也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建立起真诚的友谊。

“永远的79.1”,是我们班的群号。但愿我们的班风永在,精神永远!

2013年11月,中文系79.1班毕业30周年与老师合影

【作者简介】黄燕,就读于中文系1979级。曾任南宁日报社副总编辑、社论主笔,南宁市社会科学院纪检组长、副院长,高级讲师。2022年退休后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现任南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