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太阳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庆专栏 > 正文

校庆专栏

【七秩华章•我与南师的故事】母校,我想对您说

文章来源:宣传部 作者:黎红米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2日 点击数: 字号:

母校情

感恩母校,母校的怀抱绽放着我的青春,母校的浇灌滋润了我的成长。

每每回到熟悉的校园,曾经的教学楼、图书馆、礼堂、食堂、宿舍、一草一木,一切一切都那样亲切。“往日时光”的旋律伴着我漫步在校园的每一处。昔日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跃然而起,历历在目。

在这里,一本本中外名著映入了我的脑海;在这里,我因拍摄的新闻图片被学报采用而获得了人生第一份酬劳。母校给予了我充分展示的平台,我曾任学院集邮学会的副会长,当时学院的莫大同院长任会长,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集邮展览、讲座等活动。我通过参加一系列社团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活动能力,如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干部夏令营活动中,拓展了校内外的友谊,增进了合作精神,收获了团队经验。如果没有这许许多多的机会,或许我依然是那个害羞腼腆不敢大声说话的女生。记得在学校礼堂,我第一次兴奋地聆听了音乐指挥家李德伦先生对“命运”交响曲的演绎;记得有次晚自习下课,我经过办公楼时因为驻足看了一眼足球比赛就被卷入疯狂的队伍到校外游行了一圈;记得母校请来了广西几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大家挥毫泼墨,我壮起“鼠胆”请书法家为我书写了一幅“天生我材必有用”,收揽了周围惊讶的目光。母校显性和隐性的培育都是我发展的积淀,在母校尽情撒欢的青春岁月太令人怀恋了。

毕业后,我除了由区党委组织部选派到地方政府挂职从事经济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外,始终都坚守在教育战线上直至退休。我值得为之骄傲的是我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我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只要学生站在你这边,喜欢你就够了”抄在笔记本的首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很多同事都找机会调到外贸公司。确实,外贸公司的收入颇高难免让人心动,更何况学外语的人本就具有流动性。可当你的付出得到学生的认可、肯定和爱戴时,所迸发的感受只有同行才会有同感,而正是这份感受让我难以割舍对教育教学的感情。担任校领导职务二十多年,学校从几百人发展到上万人,特别是学校两个标志性的成果——全国高校就业五十强和国际影响力五十强,是在我担任学校分管领导期间获得的。我为职业教育尽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广西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算是对我工作的一个肯定吧。作为教育部的专家,我参加了教育部的各类评审;连任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作为无党派人士,任广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的常会理事;退休后现继续受聘为广西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简单报告工作情况是想表明自己没有辜负母校的培养,同时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学生干部夏令营在桂林留影

师生情

感恩老师,你们教会我如何做人和学习。我们外语系的领导和老师都非常和蔼有趣,记得杨主任(Dean杨)有次在医务室遇到我,知道我肠胃出了问题,来我们班听课时还悄悄问我“还拉吗?”。我们外语系都是小班,全班同学都听到了,哈哈哈,尴尬呀!英文写作林老师,又高又帅,他对爱情的忠贞,他的人生故事一直在同学中流传。最不讲究着装的泛读课廖老师,通常他还没开始上课,同学们就先乐了。廖老师肯定料想不到在他跳槽到外贸公司参加全国外销员口试时的主考官竟然是我。

我最想说的还是我们两位精读课老师,都姓黄,所以我们亲切地称黄时学老师为大黄老师,黄雪云老师为小黄老师。大黄老师慈祥耐心,我们对她敬爱有加;小黄老师青春聪慧,我们视她为闺中密友。我们建有一个微信群,群名为“师生缘,永恒情”。师生相伴,风雨同舟酿出了浓浓的师生情谊。两位老师在群里常常与我们分享所见所闻,正能量满满。两位老师看着我们从青涩到成熟,伴着我们成长,陪着我们变老,见证了我们的人生过程。我们是老师永远的牵挂,老师是我们永远的热爱。虽然以前联系没那么方便,但我们总有办法向老师倾诉和请教。两位老师都是我们的榜样。大黄老师将近七十岁时零基础开始学习古筝,现早已考过了十级,她弹奏的“战台风”专业极了。小黄老师的退休生活则更加丰富,除了继续坚守讲台外,名胜古迹布满了她开心的足迹。她们永远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永远的导师。

外语本科81(1)班在校门口留影

同学情

感恩我的同学,难忘我们共同谱写的青春篇章。曾经的喜怒哀乐如今都是津津乐道的开心回忆。忘不了我们一起仰望星空憧憬未来,时常会天真地幻想: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再见会是啥样呢?

我们外语本科81(1)班是少有的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班:10男9女。我们班的男同学十分有绅士风度,“Lady first”是他们的口头禅,连课堂回答问题也不忘让女同学优先。有次排节目,女同学都按时到了,男同学却都还在宿舍午睡。我冲到男生宿舍门口催他们,他们躲在宿舍就是不吭声。等我返回时,男同学赶在我前面全到场了,我成了迟到的人。

我们班十几位同学主要分布在两广工作,也有在海外的。无论坚守教育战线还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我们都成了中坚力量。我们没有大富大贵,但都过得很充实、踏实。我们非常珍惜每一次的团聚。我们的欢聚也感染了不少校友,79级的一位师姐总会将我们的欢乐转播到她的班群,我们班组织的旅游活动也让许多人羡慕。我的好些朋友都恳求加入我们81(1)班的大家庭。

我们班确实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分享快乐,共同快乐是常态;人生低谷时你能感受到来自同学的真情和友爱,帮助和支持。我们班还是一个包容的家,不开心时你还可以在这里适当释放一下情绪,甚至摆烂。我们都已经踏入了人生的晚年,但我们仍互相关爱,互相支持,共同遮挡一些可能的风霜雪雨,一起给我们的余生带来可期的一片光亮,温暖彼此。互相帮助是我们班的传统,在母校学习期间就已经充分体现:我们班女同学将余下的饭票用于帮助家庭特别困难的男同学。

南宁是我们班的大本营,所有到南宁的同学都会开心和不舍。我们在南宁的六位女同学有开心的秘诀。虽然今年八月份我们班部分同学已经回了母校参观,但很希望趁这次校庆的机会,我们81(1)班的师生有机会都能回母校欢乐团聚。

我们班同学陆续退休了。退休的同学向两位黄老师学习,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唱歌、跳舞、弹琴、摄影、旅游等。目前,我们的幸福指数很高,满满的幸福感来自新时代,来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感恩我的同学,我老师,我的母校,更感恩我的祖国。

毕业三十年师生团聚

【作者简介】黎红米,就读于外语本科1981级1班。教授,无党派人士。退休前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现为广西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