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到2023年,不短的时间长河,绵延不歇的记忆。今年,是母校70周年校庆。回想1991年,那时的我刚到母校求学,懵懵懂懂又青葱肆意,远离家乡,异地求学,一个人突然离开父母的同时又仿佛走进新世界,而这个新世界连接的是未来的社会人生。一切仿佛是一张白纸,我在这开始书写我人生的起点。
虽然已经过去了32年,我却每每能清晰记起那时入校的路线。从车站接新生的大巴,到熙熙攘攘的校内报到的大道,再到小礼堂的开学典礼,男生止步的女生宿舍楼以及外语楼的教室和天台,我甚至还记得在小礼堂前第一次喝酸奶的情景。母校,就以这样一种方式时不时活跃在我的记忆长河里。
毕业后,我身处高校从事教学工作,记忆中的母校成了我很多选择的参照系,如教学创新、课题申报、指导学生等。随着我一步一步地前进,我才渐渐意识到母校对我的根基构建和无私馈赠。1991年的英语教育,打造的是学术体系的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专攻能力基础;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翻译学、教育学、测试学等提升学科素养;记者团、团苑、学生会、党员培训、教学实习等服务性格塑造;讲座、观摩、社会实践、交流等入社会前的准备,无一不是为服务教师的专业身份而设定。感恩那时的老师们,认真负责,一门一门功课引导我畅游学海,一项一项活动敦促我身体力行,一次一次机遇惠普我学士人生。今日的我是过去点点滴滴的最终荟萃,其中本科那四年迄今历历在目。
在我毕业之后,母校不断发展壮大,每个校区都美轮美奂,校名也从原来的广西师范学院更名为今日的太阳成。记忆不断地更新替换,然而,20岁时的我依然坐在第一排,认认真真听着姚本标老师在讲华兹华斯,张义壮老师在讲step by step,唐旭光老师在讲高阶英语,左自鸣老师在讲《水浒传》武松句段翻译,杨福瑞老师在讲翻译的技巧与策略……还有窗外明媚的阳光和逼人的青春气息。
适逢母校七十周年华诞,情怀又现,期待又起。愿我的母校岁岁如新,昌盛繁荣,迈向更好的未来;愿我的师长们平安喜乐,弟子都很乖很出色;愿我的同学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成为母校最好的广告牌。
【作者简介】关熔珍,就读于1991级外语系英语专业,现为广西大学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