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抖落一身星霜;潮起潮落,见证过往沧桑;寒来暑往,孕育桃李芬芳。谨以此篇献给我与南师的相遇。
相遇,惊鸿一瞥
我与母校的相遇始于2020年,那个炙热的9月。由于疫情原因,我成为第一年研究生线上复试的一员,有幸怀揣希望和梦想踏进了太阳成的校门,仍记得与家人初到南宁的炙热与激动。研究生期间,我主要跟随李传起教授、王屹教授与唐锡海教授学习,并以导师们为学习榜样,立志上下求索、不负韶华。在导师团队的悉心引导下,我在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逐渐形成了严谨的科研态度与研究范式。从最开始不懂得如何查找所需的文献资料,不懂整理文献资料,读不懂、读不透专业书籍,到现在能够高效对所需要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从最开始写一篇论文、一项课题苦苦没有头绪、语言组织不够妥当、思维逻辑不够合理,到现在能够顺畅写出规范合乎逻辑的语言;从最开始对于自己所研究的内容一片迷茫与不知所措,到现在能够快速融入到新的选题与研究方向之中……这些为我今后继续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为作者与导师参加学术会议合影
生活,在炙热中成长
研究生三年,难以忘记日复一日的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渐渐的早起成了每天必备的习惯,这样的生活让我逐渐养成了自律的习惯,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无论大事小事,自律都是解决问题时最高效的工具的道理。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逐渐学会用学期计划规定未来,用计划推动自我成长。求学期间,我会经常为自己做好学习与人生规划,我每学期都有计划在身边,按照学期计划来学习或者工作,并在学期末及时总结和反馈,它可以使做事效率变得很高,这非常重要。
图为作者(前排左二)在校参加志愿服务合影
成长,在收获中前行
人生有很多的转折,每一次决定都是对人生的考验和历练。源于对教育学领域的兴趣、行业前景的认可以及对个人学术理想的追求,在入学后我经过慎重思考,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因此,我对待自己学业和科研不敢有一丝懈怠。科研所需要的学习态度就是坚持、踏实和韧性。因为父母辛苦从商的原因,我逐渐学会了韧性、不怕吃苦、独立的习惯,我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不妥协””的人生信条,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想要的结果。三年里我逐渐强化自己的理论基础,先后在《现代教育管理》《教育与职业》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并收获了多份荣誉,同时出色地完成了本专业的硕士毕业论文工作和科研实践环节,初步具备了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收获了广西师范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
图为作者(右一)在校外实习期间合影
离别,在期待中成就自己
杨绛先生说过:“有些人,光是遇见就已经是上上签了。”母校你知道吗?我常感恩遇见,让我有幸认识你、拥抱你、融进你、成为你。因为这看似轻易的相遇,不知经历了多少巧合的碰撞,也正是许多巧合碰撞出我们美妙乐章的开场曲。毕业后,母校给予了我珍贵和难忘的记忆,时常会想起在学校求学的点滴,难以忘记母校给予我的太多回馈。如:在参加学院党史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理论学习及实践活动,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让我逐渐明确了新时期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在参加学校与学院里组织的各项理论学习和集体研讨活动和分享观点中,不断提升我的学术敏感性。在以志愿者身份参加会议工作中,例如东盟会议会务组志愿者工作、培训项目立项招标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广西发改委项目评审会现场会务工作等,逐渐强化了我的人际交往、协调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
七十华诞,风雨兼程,筚路蓝缕,铸就辉煌。南师的过去在时光中闪耀,南师的未来由我们共同书写。愿母校积历史之厚蕴,乘风浩荡,创新篇之辉煌。
【作者简介】张雪翠,硕士就读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20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现为广西师范大学2023级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