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我永恒的追求,三年的学习,让我知晓写作的意义;三年的学习,让我明白对一门学科的坚守。2019至2022,是我与写作学的特殊密码,应用写作,是我对写作学的一份承诺,传承与新晋,便由此展开……倏忽间,回头望,在五合石桥之上点滴的岁月,是我与写作学的共同成长,携手并进,增添一丝绚丽淡雅的光彩,以文笔拓之,晕染一方天地,翠感八桂芳华。
能与写作学结缘,是我一生之幸。我本科念的是秘书学专业,在本科时段,出于对写作的兴趣,我更加努力在此方面进行钻研。因专业缘由,开始涉猎并接触应用写作,在不断地学习与锻炼之中,领略其独有的内涵与作用,并逐渐爱上了写作学独有的分支。这时,写作成为自己的一种日常与自觉,有意识地结合要求与自身想法,构筑融汇于文字之上,殷殷情感,落笔皆有神之间,锻造了自己对于写作最初的理解与坚守。带着对写作不可割舍的念想,我有幸来到了五合这一方小土地,流连八桂神韵,香菲文学桂军,开启了我从写作到写作学的越质过程,耕耘着文字散落的组合梯田,一步步厚实了自己对于写作与写作学的全面认知,二者相依相成。写作是一种实践,在实践之间为一种显象,是连接文字的微观展演;写作学是一种密切实践的理论,由写作而生,归于写作,是生成于实践之上的隐象,反馈指导于写作过程的宏观引领。可以说,文明社会离不得写作,而写作离不得一种规矩与价值的遵循,此源于写作学,亦是写作学的本真所在。读懂了写作学的根本,才能明了作为一名写作学人的学问追求和价值认知,知自己为何而来,又因何而行。三年的探索,秉持独立方向,在应用写作领域遨游畅达,为写作学垒砌属于自己的力量,一场自己与写作学的“热恋”,便由此展开于五合的湖桥婆娑,醉一幅横亘心间的专业情怀,感一番清静有为的专业素养。
读写作学发展历史,强写作学专业意识。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史读学,方知厚重。每一门学科的诞生与发展,都有着自身存在的意义,作为学科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一种基本的学科专业意识,须从历史的给养中摄取养分,加以明确自身责任,方知治学的不易,以此感悟专业自身的无尽精神和前行动力。
回顾学院写作学专业的发展历史,作为一名写作学学生,我几乎是以一种自觉式的行动去了解与勾描的。所谓学问,就是边学边问,在专业精神与内涵的哺育中,才能凝结中心纽带,做到有序传承。写作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如同学校七十年的发展历程,筚路蓝缕,写作学专业于2005年开设,作为一个方向在文艺学专业下招生,由此开启了写作学专业的时代,领广西风气之先。从莫恒全老师、覃可霖老师、熊高老师到胡国威老师、黄斌老师、农莉芳老师、曹正文老师,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一门基于写作研究的学问,由弱小走向强大,得益于老师们对于写作学孜孜以求的专攻精神,得益于老师们对于写作学细致入微的研析,从《文心雕龙》到写作思维研究,从创意写作、影视研究到实用文体写作研究,包罗万象的多方追求,既是老师们深耕写作领域的综合展现,亦是一种执着于一、无怨无悔的治学精神展示。这是一种基于有序传承的写作学引领。
作为求学者,作为一名后辈,我曾仔细聆听过老师们的“创业”故事,心中所向,便也坚定如初。在国际汉语应用写作成都会议上,我有缘于线上见过莫恒全老师一次,虽然没有正式接触过,但莫恒全老师给予我内心的震撼,却无法用言语所表达。榜样与动力,在那一刻化为一团追逐的火,既是一位后辈对前辈的致礼,也是一名学生对于老师的尊崇,对于学科的敬畏。有了老师们的坚守,才有共同绘就了独属写作学成长的南师画卷,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出了一种坚守阵地、不忘初心、善写能做、砥砺前行的写作学科宗旨和灵魂,为写作学专业、为文学院、为学校注入了一股深厚且坚毅的人文素养与真切思想。明秀至五合,文星楼至文理楼,岁月滑落过地点的变迁,写作的根基,连接一方水土的印记,已成一脉之道。这是一部植根于八桂水土的创业史,是一部值得写作学传承者品读的深雅力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作为后来人,正是有幸读到了写作学专业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并为之奋斗于写作学的一方领域。历史的经验是写作学人从事学问精进能力的根本之道,把握方向所在,方有力量所系,沿着自身道路前行,不为别的,愿心中所想,契合专业所需,不负写作,不负年华。
以历史为鉴,拓印自身的写作路径。列宁同志有言:“忘记历史就意味背叛”。品读专业发展历史过程中,一种基于自己与专业默契而形成的专业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指引自己走向前方。方位正,行致远。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导师——曹正文老师。曹正文老师对我的指导,如涓涓细流,自然自在,给予自身莫大的自由权和选择权,正是有了曹老师的“特许”,我仿佛在写作学领域,找到了自身的发展前景。诚如自己一如既往的坚持,应用写作研究是连贯我三年研究生生活的中心,持一物而守其身。三年间,我与曹老师密切配合,默契联系,得到了一些成绩。并在导师的推荐和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步从书本理论拓展至学会交流,借着写作学科的平台,开始登高望远,于重庆市应用写作学会、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中展露风采。在学会的学习中,建构起学校学科与学会之间的联系,同时在交谈学习上,全面细致了解了大写作学发展的历史和脉络,见识写作学科前辈,领略到书本理论之外的见识,进一步深化了自己对于写作学的感知与认识。每一次相会,既是以文会友的热情相拥,更是一场基于学科知识的现场教学,治学精神、人文情怀,勾勒出应用写作学科的为民之用和道法之研。我有幸在学会之上,认识了“相思湖作家群”品牌与广西写作学会的领头人容本镇老师,细心倾听他关于写作与“相思湖作家群”的历史,莫不感慨敬肃。无论是广西写作,亦或是大写作学,都是一条长路,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紧密相连的核心学科,前辈之力,是我们后辈须有的奋斗之姿。既有幸选择写作学,为写作学尽一份心力,做一份事业,是写作学人必须坚持并为之奋斗的根本所在。唯有理解通透,奋斗的种子才能引燃前行的动力,以一门学问穷一生追求,所获所得,自在自由。
在写作学发展历程中,写作学专业归于文艺学其中的一个方向进行招录,难免在日常认知之中,会出现偏漏。每每于此,我都是以写作学自称,不是为了刻意区别,而是一种坚定自身学科身份而为的自觉行动。既为写作代言,一种专业自信和专业情怀需要于实践之上建立起来,不畏人云亦云,而是以自主打破偏见,以写为先,通达文卷。写作之路遥遥,写作研究无巨细,倒应有打破规矩与程式的胆量,于写作的大境界中凸显自身色彩。著名公文研究专家洪威雷教授曾有言:“当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你要学会看得起自己;当别人看得起你的时候,你要学会看不起自己”。反馈于学科认知上亦是如此,身份是自己最为直接的展示,代表是一种学科的要义。作为写作学一员,一种基于写作学的归属、责任,无不为自身呐喊提供充足的后备实力。大方于人前自明身份,紧社会之需,切工作之要,循历史之义,万里书卷,千万方向,自以写作可为。一门学科,一个专业,一种认识,以存在的价值擘画时代的流转,把写作之要、写作之用,深刻自然于步伐之上,便是专业价值美好的展现。
携写作之手,焕写作之光雅。作为一名写作学专业的学习者,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在此收获的学识,足以令自己对这个专业有了坚定的信念,专业价值的引领,不断倒逼自己行进在写作之上,以文字的梳理,造就精神的展现;以梦想的肌理,遨游时代的前沿。实用写作作为自身研究方向,不仅在文稿之上梳理规律方法,更反馈规律方法于实践文稿写作之上,彼此相应,和合共美。唯从一而终之感,勠力钻研于写作一隅。以文会友,以写为题,壮阔的写作天地,衍生出段段情感,皆是因写作之爱,云写作志趣。同频之间,作为历史行进的一员,已深嵌在心,繁华依在,责任在肩,未敢有所松懈,身在此,念兹在兹,乘写作的东风,现时代之芳柳,祝福依依,心念彼此。动容的画意,重拾过往,乃懂初衷,不负时光,坦然相待,愿写作学的价值,一直能激励自己,不分彼此,共同成就。
五合湖桥的身影仍在,文学桂军强盛,写作学依旧。回顾三年学习,作为荡漾起一丝涟漪的求学者,在这里,我有幸读到了写作学发展历程,给予自身前进的动力;在这里,我有幸遇到了和善的导师,给予自身畅游的自在;在这里,我有幸明确写作学身份,拥抱写作的广阔天地。壮丽的治学精神是写作的基本,积极的专业追求是写作的色彩,有序的传承是写作的生命。不忘写作的本心,沿路而行,不为写作的功利困扰,静下心来读一读过往,当理解了专业的人文内核,再辅以文字的组合,方懂得,前进的意义与归来的本真。走过文理楼的写作教研室,历史的流转在此生成,多少故事从这里写就,幕幕场景,是一个学科的动容,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厚实氤氲。曾记否,写作之路遥遥,择一隅而终定,桂花落尽,生机的笔触,不变自有的情怀。
七秩年华,推动写作学专业的发展。写作学专业价值,辉映七秩师承,唯情不变,再就写作学芳菲。边翻阅墨香未尽的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崭新论文集,边抚触着往昔论文集,每每有感,历十数年的重逢,时空相映,美美与共!照连着文学院写作学专业发展进程的历史记忆:从莫恒全老师、覃可霖老师到曹正文老师,不变的是对写作学的热爱与敬畏,唯一衷心,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深切之染经三年历练,作为一名求学者,写作的印记,早已承载了壮乡身影,凝成说不完的故事,写作学科的倒影,自也律动一出光彩自在。
唯言写作,常读历史,方觉千钧之力,习于一方,时代的年轮常生,明霞新篇再就朝阳印记。写作,念你,爱你,依旧如故。
文学院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合影,末排左五为作者
【作者简介】高维明,研究生就读于文学院2019级写作学专业班。现为行政职员,兼职中国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汉语应用写作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