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母校40年,沧海桑田挥手间。我的大学我的中文七九·一班,记忆如南国的朱槿花尽情地绽放。
这是一个春风春雨沐浴新人的时代,这是一个抚平创伤重塑希望的时代,这是一个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时代,这是一个打开国门开启改革开放先河的时代。
当中秋的明月快要盈满时,梦想的翅膀,在绿城宝石蓝的天空放飞。怀揣着忐忑和期盼,我们是在恢复高考后第三批跨进大学校门的幸运儿——从乡村、工厂、军营、学校和社会。那久违的校园气息,“欢迎新同学”的温馨标语直击心底。十年坎坷谈笑间,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阅历,54位同学连结成又一个新老三届交集的班集体——广西南宁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级一班。
南师留影:作者1979年10月于教学楼前
我们是母校本科招生的第二届。学校从1953年诞生之日起,就是培训教师的摇篮。薪火相传,更显示出它的底蕴和朝气。我庆幸,有四年时间,胸前佩戴着“南宁师院”红字白底的校徽,与眼前的宿舍、饭堂和教学大楼为伴。那时,师范生的学杂费、书费、伙食费都由国家补贴。家里每月补充八到十元就够零用了。回想四年插队三次高考的艰辛,只觉得大学堂的星空是如此的璀璨。
这里是知识的殿堂,名师荟萃。杨焕典老师精准的普通话,焕发了《语言学》特有的魅力;王弋丁老师《文学理论》的透彻分析,让我们练就一双文学鉴赏的眼睛;林焕标(凡尼)老师的《现代文学》赏析课,使我们从做学问的严谨中体悟到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诗情妙韵和戴望舒《雨巷》的寂寥愁绪;华炎卿老师《外国文学》嬉笑怒骂的讲课风格,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真性情。还有,江业国老师教我们用《美学》的眼光审视世间美的本质和意义;余谨老师展现的优雅与知性,使《古汉语》课入脑入心……
这里是莘莘学子追梦的地方。中文系的学子,大都怀揣文学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朦胧诗……这是一个春潮涌动的年代。蒋子龙、卢新华、宗福先、冯骥才、张贤亮、梁晓声、铁凝以及北岛、舒婷、顾城等等,这些名字如繁星闪耀。
那时的我,喜欢浸泡在图书馆和阅览室,抢先阅读每一期的《诗刊》《散文》《人民文学》,以及《收获》《十月》《小说月刊》等等。聆听校园讲座,参与文学社研讨。听唐弢教授讲鲁迅的生平和创作故事;走进指挥家李德伦的交响乐大讲堂,领略跌宕起伏的《命运》交响曲。我坚持每天写日记,也尝试着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索融入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里。当我的诗歌印发在文学社的油印册,当我的抒情散文《高高的木棉树》发表在学院的文学刊物,当我的叙事散文《家乡的月柿》登上了《广西日报》文艺版,我感觉作家梦很近。
我们的班级,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大家庭:班长李苏民、团支书吴惠宁大气沉稳,指挥若定;副班长陈小建是南宁市优秀教师,德才兼备;郑军健、刘奋强、粟克武三人组书、画、编排样样拿手,引领学院墙报、刊物风潮;何建明普通话和节目主持出类拔萃;庞俭克音乐和文采大家风度;邓荔华一剑在手飒爽如江湖女侠;李连进男高音声震楼宇、长跑称雄;韦坚平力大势沉,铅球、拔河大哥大;李之林艺体双绝,一曲《纺织姑娘》撬动心扉;梁冰胸肌秀、吉它秀健美加艺术;李连进、周荣华、张宁、刘奋强和我几位帅哥组合的男声小组唱《森森水车》,在学院圈粉;陈小建、焦曼的“杨白劳”“喜儿”搭配至今仍成经典……
南师文娱:上图为1980年12月,作者班级男生小组唱参加学院文艺汇演,右二为作者;下图为1981年11月校文艺队表演舞蹈《白猫黑猫》,后排一为作者
那时的校园,春光秋色,格外迷人:邓丽君甜美的歌声醉了春风,绿了枝芽;台湾校园歌曲上口入心;校园交谊舞热悄然兴起,奏响新老同学联谊的青春旋律。
那时的校园爱情,欲掩欲遮,显得格外羞涩:大龄班长李苏民校外拍拖,谈婚论嫁全无预兆。校园浪漫,多为“地下工作”。只有几位新锐的小同学,才敢在这乍暖还寒的春日里,编辑几朵玫瑰色的童话:像隔壁班那对在课室后面偷偷喂饭的“小俩口”,我们班若即若离的“丹阳”组合等等……那一年,一位马尾辫杏黄衫的地理系学妹,也第一次在我心中划出一道彩虹。
母校的饭堂是个好去处:热气腾腾的蒸饭、新鲜的肉食令人回味。那时的肉食还是配额供应,许多学校供应不足。而我们的饭堂因为有老红军副院长亲抓后勤保障,师生得以享受配额外的肉食红利。
除了用餐,饭堂二楼还是文娱大厅:周六开舞会,其余通向电视黑白世界。美国战争片《加里森敢死队》引来追剧热,科幻片《大西洋海底来的人》风行麦克镜、喇叭裤的时尚。最扣人心弦的是1981年日本女排世界杯赛。听宋世雄激情讲解,感受中国铁榔头炮轰日本魔女、重扣美国海曼所向披靡的霸气。当中国女排七战七胜夺冠,整个校园响起了震天的欢呼声和桌碗瓢盆的敲击声,大批发烧友涌出操场欢庆。这一天,“女排精神”响彻神州。那时的男足也令人追捧,82年男足新加坡世界杯附加赛,中国队连胜朝鲜和科威特队,容志行高超的球技和良好赛风凝成了“志行精神”,也勾起了人们对足球的热望:“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走出校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最近的是明秀路南宁地委礼堂(影剧院),中外影片交相辉映:中国电影《小花》、《庐山恋》、《少林寺》直击心扉。唐国强、陈冲、刘晓庆、张瑜、郭凯敏、李连杰成青春偶像。影片的主题曲《绒花》、《少林少林》、《牧羊曲》令人怀想、给人力量。译制大片动人心魄,至今犹记印度电影《流浪者》的《拉兹之歌》,南斯拉夫《桥》的《啊,朋友再见》,日本电影《追捕》的《杜丘之歌》,个中人物和旋律至今鲜活!
好戏还有南宁大剧场:观赏李谷一演唱会,聆听《乡恋》的柔美之音;惊艳中央芭蕾舞剧团《天鹅湖》,体验芭蕾里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故事......
江山多娇,精彩无处不在:漫步邕江河岸,畅谈毛泽东中流击水的气度和风范;结伴青秀山,野炊良凤江,试水武鸣灵水,穿越伊岭岩,湖光山色秀美风光洗尽铅华;浏览华南最大植物园,亚热带花木姹紫嫣红,奇异的金茶花格外娇妍……
校外春游:1982年5月,全班同学留影良凤江,后排左一为作者
当柳州的教育实习落下帷幕,当毕业合照成为记忆的影集,当告别宴的美酒化作愁绪,当“珍重”的喇叭和汽笛声缭绕成“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彷徨,我们相聚四年的同窗,终究迈向各自的远方……
就离开了吗?好像四年光阴,只在回首间:仿佛系里的莫老师刚从火车站将我们领进校门;仿佛同学见面会上,黄桂秋在用他的壮乡普通话,朗诵那首《我和搭(她)》的抒情诗;仿佛宿舍里的舍友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走廊外,李之林、梁冰又赤膊弹起了轻快的吉他,庞俭克在深情地拉着小提琴,李连进对着窗外,“咪咪妈妈”地吊着嗓音;仿佛老师们的那些必考课还没有完全领会;仿佛逢周日我还要到朝阳路逛书店,到民生路古旧书屋淘宝;仿佛我与王相民、杨宅海仍在搞暑期勤工俭学;仿佛学院的舞台上,我们班的大合唱又一次夺冠,我和秦放的双人舞、参与院学生会的《白猫黑猫》舞又要登场了;仿佛新一届团支书的我正与陈映红、周荣华研讨发展团员和组织春游、秋游的事;仿佛我和焦曼等同学,正在柳州八中试讲将要为实习班讲授的课程……仿佛一切刚刚开始,却在不经意间结束。
我知道,离开并不是结束。怀揣莫大同院长签发的毕业证书,我期待着新的开始。我继承了母校的衣钵,先后在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梧州地区教育学院十年磨一剑培养中小学教师。我主要讲授《语文基础知识》《文学与写作》《写作教程》《普通话教学》等课程。得益于母校的培养,我无论做班主任,还是抓教工团支部都卓有成效并入了党。我主持过贺师工会工作,也担任过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这让我有了更强的责任意识。我还以地区演讲第一名的成绩参加自治区“国防在我心中”演讲,为演讲教学增加实战经验。我通过学习交流参加了河南大学路德庆教授主编的《中国写作学大辞典》编撰,提升了对整个学科的认知。
1985年10月,作者(前排右二)在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校运会裁判组任上
1993年,我调到广东罗定,并在教育线工作后转到了行政线。我有幸投身国防教育、广播电视、宣传、党校、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多岗位历练。2007年,我调任云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分管办公室、基建、公共文化科、文物科以及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还负责连续九年的“中国云浮石文化节”展会工作,后兼任局机关党委书记,转任调研员,直到2018年退休。不管哪个岗位,我都不忘初衷,不辱使命。
教育、行政工作让我无暇追逐曾经的文学梦,但我在教学中却培养了一大批有梦的学生。行政工作更多地用到公文写作,更多地是做计划、总结、调研、理论研究等命题作文。我将自己所长运用到工作中,文章、材料常常被省、市等相关部门采用。想想这些年,我也找到了发挥才艺的舞台:我担任过罗定市撤县设市庆典的司仪、大型节目的主持,获得过全市的卡拉0k比赛、演讲比赛冠军。征文比赛、歌词创作获得过省、市金奖。我分管的文化、艺术工作也获得过省乃至全国的不同奖项,创建过省乃至全国的经验典型。
转眼毕业四十年,我们从志学、而立、不惑、知天命到耳顺。多少成与败,多少喜与忧,多少聚与散,无论是站在山巅还是平原,总会想到我的大学我的中文七九·一班:那一曲《黄河大合唱》决胜的怒吼声始终萦绕耳际;那一支永不言败的男子拔河队卫冕的自信始终流淌在血液里;那一种团结进取的优良班风始终得益于每一位同学的传承;那一面班级最高荣誉的“自治区先进班集体”锦旗,始终是全体同学心中立德争先的动力……还有,那一声问候,那一次偶遇,那一场聚会,那一种不管年龄长幼、职位高低,相见直呼其名的、清茶一般的兄弟姐妹同学情谊。
2013年11月,作者回学校参加毕业30年聚会,老师同学共聚一堂
惜别母校40年,又恰逢母校70华诞。我能向母校汇报的就是践行了母校的薪火传承,心中永远记住自己是南师人。即使退休了,也可以升华自己:再续文学梦,拿起国画笔,背起旅行包……我想,这也是我的中文七九·一每一个同学的心声:无论成就高低,无论平凡伟大,四十个春秋寒暑,每一个都是加分,每一个都是大写的南师人!
祝我的母校繁花似锦、桃李满天;愿我的同学牢记师恩、永葆青春!
退休生活:左图为2022年4月,作者家中作画;右图为2023年6月作者新疆旅游
【作者简介】白健,就读于1979级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在广西梧州地区贺县师范学校、梧州地区教育学院任教,担任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1993年到广东罗定工作,先后担任罗定市国防教育办主任、市广播电视局局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2007年调任云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后任局机关党委书记、调研员。2018年在云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