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书记信箱 校长信箱 监督举报 >信息门户(校内)
X
欢迎光临太阳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老茶馆 > 正文

老茶馆

元春清和,新岁回甘

文章来源:大学生记者团 作者:文/吴明轩 图/吴明轩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5日 点击数: 字号:

在我心中,年味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它如同一道光,穿透了岁月的长河,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每当春节临近,那些关于年的记忆便在我心头涌动,它们带着家的温暖,带着乡愁的甘甜,也带着时光的沉淀。

新衣,这是打黄口垂髫时的欢愉一直陪伴我到现在。小时候总能听到家中长辈说:“新年新气象,脱下了旧衣服,换上新衣裳,代表来年焕然一新,顺顺利利。”时至今日,虽然母亲已不再为我置办新衣,可是,我还是会为自己保留下一份源自儿时的乐趣。从选购到上身,从年末到岁首,从胡乱将就到焕然一新,而最使我乐在其中的,是年末翘首以盼的等待,也是选购时左右难断的纠结,还是除夕夜抓心挠肝的折磨,最后是新年如愿以偿的轻松和修成正果的欢愉,放在平时,一件新衣服本该没有如此多的滋味,可在阖家欢乐新年里,就算一块平平无奇的白蜡,在细细咀嚼之下,也溢出了些许的甜味,年年烟火照人间,岁岁滋味万般甜。

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由此可见,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上面写了“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以驱鬼辟邪。每逢春节,人们总是用新桃符替换旧桃符。公元964年,孟昶嫌弃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的题词不够工稳,便自己动手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从此,题桃符演变成了写春联。后来,由于纸张的大量生产,人们逐渐用纸代替桃木板。贴春联便由此开始了。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后来,受到皇帝和文人墨客的喜爱,以及广大群众的传播,春节贴春联便作为风俗习惯流传了下来。年关将至,无论是热闹非凡的乡村,还是在生活节奏快的城市,家家户户的门前总会贴上春联,而这些春联被我分为了三类,其一是使用印刷春联,不求书写的过程,只为图个吉利。而其二则是自行书写,字构精妙绝伦,行笔笔走龙蛇,下笔遒劲有力,每每赢得路过之人的赞赏。至于其三,也是自行书写,只不过他们享受的是自己动手的乐趣和与家人相处的温馨,无论春联的字是好是坏,他们都因这是一家人一起写出的春联而乐在其中,这也不正是新春团圆之时的真谛吗?作者也向往自己写春联,于是在十一月份开始,就已经断断续续的练起书法,虽然天资愚钝,慧根难寻,自学许多月,窥门槛任如天堑,但作者属于上文写的第三类人,于是,挥毫撒墨写下了一副春联,祝愿在今年,各位读者与我都能够考试上岸,万事顺意。旧人围坐,新火可亲。旧符迭新,新愿可圆。

舞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宝库中,舞龙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不仅是节日庆典中的必备节目,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每当锣鼓喧天,龙腾狮跃之时,我总会被这舞动的巨龙所吸引,心中涌动着对这份传统艺术的无限热爱。大年初三的晚上,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舞龙表演。那是在古镇的石板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随着一声响亮的锣鼓响起,舞龙队伍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缓缓走来。他们身着绚丽的服装,手持巨大的龙杆,将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龙舞动得惟妙惟肖。龙头领舞者的眼神坚定,手中的龙杆仿佛有了生命,引领着龙身在空中翻滚、盘旋。龙身随着龙头的舞动,时而高昂激越,时而低垂温婉,如同一首流动的诗篇,让人心潮澎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一条从小巷中腾起的巨龙或许会成为我往后余生不竭的源动力,市井长巷,聚起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团聚,除夕夜,是一年中最为温馨的团聚时刻。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无论身处何方,人们总会想尽办法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佳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不仅仅是一个庆祝的时刻,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许多传统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春节的年味却依然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年味的传承与重塑,不仅仅是对食物的烹饪和享受,更是对家庭团聚、亲情交流的珍视。从编织对联、准备年夜饭到祭祖拜年,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对先辈文化的尊重和对家族历史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通过参与和体验,无形中加强了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认同,同时也在向下一代传递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当然,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交流,不仅仅是一顿顿共享的美食,更是一次次深情的对话和陪伴。在忙碌了一整年之后,春节成为了释放情感、加深家庭纽带的最佳时机。无论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怀,还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欢聚,都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亲情的满足,让每个人都能在新的一年中获得更多的力量和勇气,继续前行。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春节年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让年轻一代有了新的方式来与长辈交流和分享。侄子给奶奶买新手机,教她看抖音、听黄梅戏,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科技产品更新,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递。通过这些现代科技手段,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年轻人也能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到传统文化中。科技的融入,让传统的年味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为传统节日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如今,我的奶奶学会了智能手机的使用,学会了移动扫码支付,学会了线上看戏,这是我们家新年的第一个新气象。有时的旧与新也像是老与少,并非一切的旧都是要被抹去的,并非一切的旧都是要被否定的,并非一切的旧都是不可以被改变的。当下时代变化万千,我们不该再固执的认为新是新的开始,在很多时候,旧才是新的开始。

年味,是我打开家门那一刻的激动,是我看到父母面容时的心疼,是我听到家乡方言时的亲切。它让我想起了那些年轻时的玩伴,那些曾经一起放烟花、贴春联的日子。虽然现我还因为学业奔波在外,但每当春节相聚,那份纯真的友谊依旧如故。年味是一种传统的传承。我记得,每到过年,奶奶总是会教我包饺子,那手艺传承了几代人。饺子馅里不仅有肉有菜,还有我们对来年的期望和祝福。每当我捏起饺子皮,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对文化根脉的坚守。年味,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一种文化的认同。它不仅仅存在于那些具象的食物、装饰之中,更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需要心灵上的慰藉。年味,就是那份让我们在繁忙生活中停下脚步,回归自我,回归家庭的力量。年味,是一种永恒的情感,是一种不变的记忆。它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找到了归属感,让我们在生活的喧嚣中找到了宁静。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年味都是我们心中那抹不灭的温馨,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味也在悄然变化。现在的春节,人们更多地选择了出游、聚会等新式庆祝方式。科技的进步让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即使身处异地,也能通过视频通话感受到家人的温暖。然而,这些新鲜的事物并没有冲淡我对传统年味的怀念,反而让我更加珍惜那些能够与家人团聚的时光。

如今,我依旧热爱着这份年味。每当春节来临,我都会按照传统习俗,和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一起看春晚,一起守岁。那一刻,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只剩下家的温馨和年的喜庆。

所以,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份年味,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它温暖我们的每一个春节,让它照亮我们的未来。(编辑/黄子珊)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Baidu
sogou